您好,欢迎访问江西综合服务平台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13767380192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江西动态

当遥控器停在江西生活频道时 我们在看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10-03 09:34:01  阅读:0
摘要:江西生活频道作为本土电视媒体的独特样本,通过镜头记录着赣鄱大地的烟火日常。本文从内容特色、受众互动、文化传承三个维度,解析这个电视频道如何成为江西人的集体记忆相册。

说实在的,现在年轻人可能很少正经看电视了。但要是去江西老一辈的家里,电视机十有八九会定格在江西生活频道。这个开播近二十年的地面频道,像本不断更新的地方志,用镜头收集着江西人共同的晨昏昼夜。

1 菜市场里的社会学

大概记得去年有期节目跟拍南昌墩子塘菜市场的早市。摄像机藏在摊贩的电子秤后面,记录下讨价还价时飞溅的唾沫星子。卖藕的大姐边刮泥边和熟客聊子女相亲,杀鱼师傅的胶鞋永远比水产区的瓷砖更早感知雨季来临。你发现没?这些画面有种奇妙的真实感,比抖音上那些刻意摆拍的"市井vlog"生动十倍。

关键点是制作团队采用的"隐形拍摄"手法。编导小张和我聊过,他们设备都做过消音处理,记者要连续蹲点半个月才开机。这种笨办法拍出来的素材,反而让菜贩们忘记镜头的存在。有期节目拍到凌晨三点批发市场接货的场景,那些困得睁不开眼却还要扯着嗓子喊价的面孔,成了江西城镇化的最佳注脚。

2 调解节目的AB面

转到晚间黄金档就热闹了。《老俵有话说》这档调解类节目,简直是把江西人的犟脾气都装进了演播厅。上周那期为了宅基地边界闹上电视的兄弟俩,在主持人用"共太公的族谱"劝说下,突然就抹着眼泪和好了。这种戏剧性转折常被年轻网友截图玩梗,但细想却藏着传统宗族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微妙延续。

(补充说明)节目组法律顾问透露,其实60%的纠纷在录制前就已达成和解。可偏偏要等摄像机红灯亮起,当事人才愿意说出"看在祖宗面上"这句话。你说这是表演吧,可那份和解的诚意又是真实的。这种荒诞又温情的画面,大概只有在地域性极强的生活频道才能看到。

3 消失中的手艺档案

让我特别触动的是他们持续七年跟拍铅山连四纸制作。镜头里八十岁的老师傅用青石板压纸时,会不自觉地哼起采竹谣。后来这组纪录片被省档案馆收藏,而老师傅在节目播出三个月后过世了。现在回想,那些看似琐碎的跟拍,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标本。

重点来了,这类内容在收视率报表上从来不是亮点。但制片人老李坚持保留这个板块,他说"有些画面现在不拍,以后就只能拍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了"。你发现没?这种固执反而让频道在短视频时代保持住某种珍贵的笨拙感。

4 天气预报里的集体记忆

说来有趣,江西生活频道的天气预报可能是全省收视最稳定的节目。不是因为他们预测多准,而是主持人总能把"明日中雨"说成"大家记得给崽带伞"。有年暴雨预警,主持人突然插了句"新建区种西瓜的王叔赶紧盖薄膜",这种精准到个体的提醒,让官方气象信息突然有了温度。

开始我觉得这种播报方式太不专业,后来发现他们真有个"农业气象联络员"制度。各个县区的种养大户会直接给频道发消息,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求助,最终都变成了天气预报里的"私人订制"。是不是这个道理?真正的服务性节目,就该是这样带着具体名字的关怀。

当遥控器划过几十个卫视的偶像剧和综艺,最终停在播放着瓦罐汤制作教程的江西生活频道时,我们看到的何止是电视节目?那是用电磁波编织的,独属于这片红土地的生活肌理。你懂的,在这个算法推送的时代,还能有个频道固执地记录着江西人今天怎么买菜、明天怎么晒酱,本身就是件浪漫的事。

相关文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767380192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×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{label:wxh}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