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江西综合服务平台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13767380192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江西动态

江西旅游集团创新实践 国企改革背景下的文旅突围战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10:23:01  阅读:0
摘要:本文深度剖析江西省旅游集团在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实践,从资源整合、业态创新到市场化运营,解读这家地方国企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产业升级,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。

说实在的,提到地方旅游国企,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"体制僵化""效率低下"。但江西旅游集团这些年干的事,完全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。从2014年成立时的7家子公司,到现在控股20多家企业,总资产超过200亿,他们硬是把地方国企做成了文旅产业的"变形金刚"。

1、改革基因深植血脉

这家企业的特别之处在于,从诞生那天起就带着改革的DNA。记得2017年去庐山调研时,当地导游还在抱怨"景区管理像走迷宫"。现在再去,扫码入园、智慧导览已成标配,背后正是旅游集团推动的数字化改造。他们率先在省属国企里搞混合所有制改革,引入华侨城、中青旅等战略投资者,把市场化机制直接植入企业内核。

关键点是,改革不是做表面文章。集团下属的武功山景区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,管理层全部市场化选聘。你发现没?这种"去行政化"的操作,在地方国企里真不多见。去年武功山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,收入增长45%,数据不会说谎。

2、资源整合的魔法棒

江西有2个世界地质公园、4处世界遗产,但过去都是"各唱各的调"。旅游集团干了件大事——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。他们整合庐山、龙虎山、三清山等顶级资源,推出"江西风景独好"全域旅游品牌。这种打包运营的思路,让景区间形成互补而非竞争。

(补充说明:比如推出的"江西旅游一卡通",持卡可畅游全省30多个重点景区)开始我觉得这就是个促销手段,后来发现它真正打破了地域分割。去年这张卡卖了50多万张,带动二次消费超3亿元,你说这算不算资源变现的教科书案例?

3、文旅+的无限可能

在婺源看过他们的民宿集群后,我突然明白什么叫"国企玩转新业态"。集团把废弃粮仓改造成网红民宿,保留徽派建筑外壳,内部植入现代艺术空间。这种混搭风格,年轻人特别买账。周末房价能到2000+还天天满房,传统国企哪敢这么玩?

重点来了,他们不满足于当"房东"。与景德镇合作开发的"陶溪川"文创街区,把制瓷工艺变成沉浸式体验项目。游客可以自己拉坯烧窑,作品还能扫码溯源。这种文旅融合打法,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。去年这个项目接待游客120万人次,衍生品销售占总收入35%,是不是这个道理?

4、市场化运营的破局术

曾经有同行质疑:"国企搞市场化?别开玩笑了。"但江西旅游集团用数据回应:旗下旅行社连续三年营收增长超30%,在线预订占比达75%。他们甚至孵化出"赣游通"旅游电商平台,直接和OTA巨头抢生意。

说实在的,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灵活机制。集团设立创新基金,员工有好点子可以直接申报。有个90后提出的"景区剧本杀"方案,获得200万启动资金后,在明月山景区落地,三个月就收回成本。这种内部创业模式,在僵化的国企体系里简直是清流。

你懂的,改革从来不是请客吃饭。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,集团遇到过职工安置难题;搞景区提质升级,要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。但他们摸索出一条路: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体制问题,用文旅融合盘活存量资源。

大概记得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,有位专家评价:"江西模式证明了地方国企不仅能做好旅游,还能做出特色。"现在看,这个评价还真不过分。从资源掌控者到产业运营商,从行政化管理到市场化生存,这家企业的转型轨迹,或许能给全国文旅国企打个样。

相关文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767380192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×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{label:wxh}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