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江西综合服务平台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13767380192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江西动态

江西基层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
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5:23:01  阅读:0
摘要:本文深入探讨江西便民服务中心的创新实践,从硬件升级到服务理念转变,分析其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办事效率,同时保持政务服务的民生温度。

说实在的,第一次走进改造后的江西某县便民服务中心时,我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。记忆里那个需要排长队的办事大厅,现在变成了类似银行VIP厅的开放式空间。取号机旁边站着穿红马甲的引导员,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着等待人数,连饮水机都配了三种水温选择。

1、硬件升级背后的服务逻辑

大概记得三年前采访过同一个服务中心,那时群众办事平均要跑2.3次。现在通过"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"的模式,86%的事项实现"只跑一次"。重点来了:这些变化不只是装修风格的改变。你发现没?每个窗口都配备了双屏显示器,办事群众可以实时看到操作流程;等候区的充电接口特意选用了兼容所有型号的无线充电板;甚至连叫号系统都接入了微信服务号,可以远程查看排队进度。

2、数字化服务的"人情味"悖论

开始我认为数字化会让政务服务变冷冰冰,后来发现江西的做法很聪明。他们保留着人工咨询窗口,专门服务不擅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。关键点是,这些窗口的工作人员都经过方言培训,能用本地话与群众沟通。有次见到个老大爷来办老年证,工作人员直接走出柜台,蹲下来手把手教他在手机上完成年审。这种细节,比任何智能设备都让人暖心。

3、从"能办"到"好办"的转变

你发现没?现在服务中心最热闹的角落变成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。这里放着十几台类似ATM机的设备,能办理社保查询、税务申报等38项高频业务。但更让我意外的是,每台机器旁都贴着手写便签:"遇到问题请按红色按钮,3分钟内有人来帮您"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工作人员自发想出来的点子,他们发现很多群众晚上来办事时特别需要安全感。

(补充说明:这些细节改造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打通十几个部门的数据壁垒)

4、基层治理的"毛细血管"效应

说实在的,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些高科技设备,而是墙上贴着的"办不成事"反映窗口标识。这个专治各种"疑难杂症"的窗口,连着背后的跨部门协调机制。有家企业要办施工许可,涉及5个部门的审批事项,原本预估要跑15天。通过这个窗口的特殊通道,3天就拿到了所有证件。是不是这个道理?好的政务服务,就该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每个角落。

5、温度与速度的平衡术

关键点是江西没有盲目追求"无人化"。他们给每个村都培训了专职代办员,这些"跑腿干部"带着移动终端上门服务。你懂的,对于山区群众来说,再好的APP也不如有人翻山越岭来帮忙。现在全省有2.3万名这样的代办员,去年累计帮群众节省了400多万公里路程。

站在服务中心的玻璃幕墙前,看着阳光洒在办事群众的笑脸上,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政务服务的终极目标,不是把柜台修得多气派,而是让每个走进来的人,都能带着问题来,揣着满意走。江西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正在重新定义"便民"二字的重量。

相关文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767380192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×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{label:wxh}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