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江西综合服务平台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13767380192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江西动态

咬开芝麻饼的瞬间 我尝到了江西的山水味道
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12:34:01  阅读:0
摘要:江西芝麻饼作为传统手工零食,承载着独特的饮食文化记忆。从选料到工艺,这款看似简单的糕点藏着江西人对待食物的智慧,每一口都能尝到质朴的山野风味。

说实在的,第一次见到江西芝麻饼时,我压根没把它当回事。灰扑扑的外表,朴素的圆形,摆在玻璃柜台里毫不起眼。直到咬下第一口,酥脆的外皮在齿间碎裂,浓郁的芝麻香突然在口腔炸开,那种惊艳感至今难忘。

1、芝麻里的山水密码

江西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,意外造就了芝麻饼的独特风味。当地产的芝麻颗粒虽小,但油脂含量高达55%,比普通芝麻高出近10%。这种差异在烘焙后变得尤为明显,你能尝到更醇厚的坚果香气。制作时老师傅会反复强调:"要用信江流域的芝麻,别处的出不来这个味。"(虽然我觉得他们可能也分不太清)

重点来了,传统做法会将芝麻先炒后磨,保留部分完整颗粒。这样处理过的芝麻在饼皮里形成错落有致的口感层次,咬下去既有粉末的绵密,又能嚼到颗粒的脆爽。你发现没?这和江西梯田的层叠景象莫名契合。

2、面粉的选择玄机

开始我以为所有面粉都一样,后来发现江西芝麻饼用的多是本地冬小麦。这种小麦生长周期长,面筋含量适中。和面时要加入适量茶油,这个细节很关键。茶油不仅能防止面团粘手,还会在烘焙时产生特殊的焦香。有老师傅告诉我,以前穷人家买不起油,就用米汤代替,现在反而成了怀旧口味。

制作过程看似简单:和面、包馅、压模、烘烤。但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都有讲究。比如夏季面团要冷藏醒发,冬季则要放在灶台边保温。这种根据气候调整的智慧,大概就是手工食品的魅力所在吧。

3、甜咸之间的哲学

江西芝麻饼的馅料搭配特别有意思。甜口的常用桂花糖或红糖,咸口的则会加入少量五香粉。最妙的是有些店家会做半甜半咸的"鸳鸯饼",一块饼能吃出两种风味。记得在婺源见过老师傅做饼,他总说:"做人不能太甜,也不能太咸。"

关键点是馅料湿度要刚好。太湿会导致饼皮变软,太干又影响口感。有经验的师傅用手指一捏就知道状态对不对,这种手感真的需要十几年功夫。现在有些机械生产的芝麻饼,虽然外形整齐,但总少了点人情味。

4、正在消失的炭火香

传统用砖砌烤炉,以木炭为燃料。炭火温度稳定,烤出来的饼带着若有若无的烟熏味。现在很多作坊改用电烤箱,效率是提高了,但总觉得少了灵魂。有次在景德镇老街,看见一位老师傅还在用老式烤炉,他说:"年轻人嫌麻烦,可有些味道,机器就是做不出来。"

说实在的,现在超市里包装精美的芝麻饼越来越多,但拆开真空包装的那一刻,芝麻香总是差那么点意思。或许食物最动人的部分,从来就不只是味道本身,还有那些即将消失的制作场景和等待炭火升温的期待感。

话题突然跳到茶饮——现在年轻人喜欢捧着奶茶逛街,而在我记忆里,小时候跟着爷爷赶集,他总是买块芝麻饼掰成两半,我们边吃边走。那种朴实的满足感,是再多的网红零食都给不了的。

5、一块饼的旅行故事

有趣的是,江西各地芝麻饼各有特色。九江的偏薄脆,赣州的馅料足,景德镇的喜欢撒黑芝麻...就像方言会有口音差异,食物也在细微处展现着地方性格。有南昌朋友告诉我,他们那儿的芝麻饼要配瓦罐汤,这种搭配大概只有本地人才懂。

重点来了,现在有些创意餐厅把芝麻饼做成迷你尺寸,搭配冰淇淋或果酱。传统和创新之间,其实没必要非此即彼。就像我奶奶常说:"老法子要守,新花样也可以试试。"食物本来就是活的文化,总要有人接着往下写故事。

站在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芝麻饼铺前,看着老师傅手上的面粉和芝麻,突然明白为什么简单的一块饼能传承百年。它装着江西的山水气候,记着普通人的饮食智慧,也留着我们共同的味觉记忆。下次再吃芝麻饼时,不妨慢点咬,说不定能尝出更多故事来。

相关文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767380192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×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{label:wxh}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