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江西综合服务平台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关注我们
关注我们
13767380192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江西动态

赣鄱大地的文化瑰宝 江西非遗技艺巡礼

发布时间:2025-08-29 09:34:01  阅读:0
摘要:深入探索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,从景德镇陶瓷到婺源徽剧,从赣南采茶戏到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,展现赣鄱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活态传承现状。

说实在的,要聊江西的非遗文化,得先从那片红土地说起。你发现没?江西的地形像个开口朝北的簸箕,三面环山的地理环境反而让这里成了文化保鲜盒。我大概记得第一次看到铅山连四纸制作场景时的震撼——老师傅用竹帘从浑浊的纸浆池里那么一捞,抖三下,揭起来就是一张能保存千年的宣纸。

**1、陶瓷活化石的当代心跳** 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,72道制瓷工序像DNA链条般环环相扣。重点来了,这里的老师傅至今保持着"过手七十二,方克成器"的古训。拉坯师傅手腕转动的角度、利坯师傅刮刀的力度,这些无法量化的手感经验,构成了非遗最珍贵的部分。关键点是,现代3D打印能复制器型,却复刻不出经柴窑烧制后"白如玉、明如镜"的独特肌理。去年某国际品牌试图用化学釉模仿青花发色,结果烧出来的瓷器总带着股工业流水线的生硬感,是不是这个道理?

**2、戏台上的千年回响** 赣南采茶戏的矮子步大概是最接地气的非遗了。演员们屈膝弯腰模仿采茶动作,配上即兴创作的"三脚班"唱词,活脱脱就是田间地头的艺术升华。我开始以为这种土掉渣的地方戏迟早消失,后来发现他们改编的《茶童戏主》在B站播放量破百万。你懂的,当00后开始用采茶戏元素做鬼畜视频时,传统就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。

(补充说明:婺源徽剧的"叠罗汉"表演技法,实际源自明代抗倭时期的军事阵法)

**3、纸上春秋的隐秘战争** 铅山连四纸作坊里飘着的不是纸浆味,是时间的味道。关键点是这种纸的原料得用武夷山南麓的嫩毛竹,在立夏前后砍伐,经过"日晒雨淋"的自然漂白工序。说实在的,现在能用机器三天完成的造纸流程,老师傅们偏要花上八个月。但正是这种"笨办法",造出了修复故宫古籍的专用纸。有次在南昌滕王阁看到工作人员用连四纸补全《豫章丛书》,突然明白非遗保护争的不是效率,是文明存续的另一种可能。

话题跳到饮食非遗——你发现没?江西人把"非遗"吃进了日常。南昌瓦罐汤的煨制技艺、九江茶饼的起酥手法,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制作方式,其实都带着省级非遗的认证标签。

**4、针线里的宇宙观** 赣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丝线演绎哲学。夏布绣的"水路"留白技法,暗合道家"虚实相生"的理念;南昌宣绣的"一绒三丝"劈线工艺,藏着客家人"惜物求精"的生活智慧。去年省博展出过一幅《滕王阁》双面绣,正面看是"落霞与孤鹜齐飞",反面却是"秋水共长天一色",这种时空折叠般的技艺,大概就是非遗最迷人的魔法。

站在赣江边望着两岸的现代建筑,突然意识到非遗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。当景德镇的年轻陶艺师用抖音直播拉坯,当采茶戏演员在漫展上教coser走矮子步,这些古老技艺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活着。保护非遗,说到底是在为未来保留更多选择的可能性——就像连四纸作坊里那缸传承了二十代的纸浆,看似静止,实则永远在缓慢发酵。

相关文章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767380192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
×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{label:wxh}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